蔡永法——浙江省最美拥军人物
下了一句承诺:烈士的鲜血不能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湮灭,我要永远守住它。为了这个承诺,他默默守护龙山烈士陵园十八位烈士50多年。
1945年农历四月初二,新四军苏浙军区二、三纵队在德清乾元镇金鹅山、大家山以及乾元山一带,与日伪军展开激战。这场战斗持续整整2天3夜,共消灭敌人70多人。战斗取得了胜利,但18位新四军战士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战斗结束后,蔡永法的父亲和乡亲们含着泪,将烈士的遗体匆匆安葬在村里许王庙后面的荒地里。
“当时父亲就教育我,要牢记这些烈士,因为今天的好日子,都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。”蔡永法说,那时虽然听得懵懵懂懂,但幼小的心灵十分敬佩这些为革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革命先烈,更牢牢记住了父亲的嘱托。父亲去世后,从1966年开始,蔡永法每年都坚持到烈士坟前扫墓。“18名烈士最小的才16岁,最大的也不过30岁,当初连名字都没留下,更别说找到亲人。我就是他们的亲人,这里就是他们的家。”蔡永法说。
上世纪70年代,蔡永法成为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。经村里同意后,他组织了村里一批团员青年,带着土筐、铁耙、锄头对烈士墓进行修缮。买不起钢筋,他就用自家山上的毛竹替代,还用水泥浇筑了一块烈士墓碑,自己买工具刻字。手不止一次被划破,鲜血顺着手指流淌,但他没有停止,坚持刻好了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8个大字。他又用油漆描红,还亲手挖来了松柏和万年青种上。
烈士墓处于洼地,每逢大雨,有一半浸泡在水里。蔡永法又开始多方奔波,希望搬迁烈士墓,为烈士找个好一点的“家”。1990年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蔡永法又精心选择了茶山岭作为烈士长眠的新地址。当年10月,一座水泥和砖石结构的烈士陵园正式落成,同时竖起了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。
2002年,蔡永法退休了,但他没有闲着,而是成为了烈士陵园的义务守护者,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陵园维护上。每隔几天,他都会过来看看,树枝杂草长了,就马上修剪。介绍烈士事迹的刻文淡了,他用墨水一笔笔重新描上去。50多年来,蔡永法光是扫墓用的扫帚就已经用了上百把。而龙山烈士陵园也已经成为当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。每次有人来缅怀先烈,蔡永法都会前去义务讲解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他已为10万多人次讲述过烈士的故事。